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體內,都存在著褪黑激素,而這些物質,都被證實為生命所必需。隨著對褪黑激素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得到了越來越吸引人的發現:
- 癌症病人以及其他一些慢性病患者的褪黑激素濃度,都是異常的低。
- 褪黑激素是最強的抗氧化劑,且優於維生素E約兩倍,可以直接保護細胞。
- 褪黑激素明顯地提高了免疫系統的功效,增加抗病能力等等。
- 褪黑激素具有降低膽固醇、控制血壓的作用。
人腦中有一種稱為松果體的內分泌器官,於夜間會分泌大量「褪黑激素」或稱「降黑素」,這個激素在夜間11時,至隔日2、3時分泌最旺盛,自然我們就會想睡覺,到清晨停止分泌,我們自然就會醒過來。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在人體內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分泌,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消減精神壓力、使得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心臟得以喘息,不僅能夠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物時鐘、緩解時差效應、具有加強免疫功能、抵抗細菌、病毒,毒殺癌細胞的效果,而且可以幫助防治老年癡呆症等多種疾病。人的一生中,褪黑激素分泌的最高峰,出現在六歲左右。青春期時,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開始下跌,生理上產生了明顯的成熟變化。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褪黑激素濃度持續滑落。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體內製造的褪黑激素濃度不到二十歲時的一半,伴隨著褪黑激素濃度的不斷減少,我們也慢慢體察到衰老的跡象和病痛的侵襲,難以酣睡、精神不振等等的困擾,便接踵而來。
當人們熟睡 大自然的自癒力才啟動
松果體被喻為人體的「第三只眼睛」,原因是松果體含了與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對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它會根據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每天當夜幕低垂之後,因著眼球的感光作用,便會傳達命令到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會逐漸增加,至凌晨兩、三點達到高峰。旭日東昇之時,再次因著眼球的感光作用,褪黑激素的製造急遽下降,白天我們體內褪黑激素的濃度,不足晚上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此時我們感到精力旺盛,最適宜工作。
要讓身體在睡覺時能夠製造足夠的褪黑激素,必須在漆黑的環境中睡覺,一旦眼球見到光,褪黑激素就會被抑制住,因此深夜開燈睡覺者,免疫功能會下降、也就比較容罹患癌症。對於那些在睡眠環境太光或須要在日間睡覺的熬夜的人仕來說,他們可以在睡房加裝遮光窗簾或是戴上遮光眼罩睡覺,好讓身體在睡覺時能夠製造足夠的褪黑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