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Mar 2011
笔者年少时,曾经因为失恋而沮丧了好一段时间,大部份日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讨厌接触这个世界,好像一切都是灰色的。在工作中,亦曾多次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现职,亦经常为不被他人信任而闷闷不乐。我想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场境都曾陷入某程度的抑郁──一种提不起劲、看甚么事情都没趣味,并伴随著某种程度的无能、挫败、放逐的感觉。 在工作坊,导师曾邀请我们回想一件使自己长久感到恐惧的事情,当我进入沉思的时候,很惊讶的是并非想到艰难的工作,而是浮现了工作中某人的影像,而苦涩的感觉便接 踵而来,当中包括曾被伤害的经验、永远不能满足对方哆嗦的无能感、夹杂著为自己不能从这种不快的关系释放出来的自责感,就在沉思的一 ...
了解更多 -
04 Mar 2011
在职场上,不少人会因受人薪酬而理所当然地为工作付上最大的努力,有时甚至要用尽一切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表现在人前的,往往是强者姿态。不幸的是,大部份人都曾有暴露自我弱点的经验,有时更会自责为甚么自己的表现那么「愚蠢」或「幼稚」。当我们感到自己愚蠢时,我们便更在意自己在上司眼里的整体表现,若长久被评价为「低能」、「无能」,那升职、加薪一定距离自己更远。这时,大部份人会选择两种方法:一是尽量隐恶扬善,遮掩自己的弱点及错处;二是变成八面玲珑的人,尽量讨好上司,永远不会向上司说「不」, 韦特夫妇形容这些人让「别人在他们的界限内任意往来……他们的唯一指望便是讨好这些入侵者……随著成长,他们可能变成精于 ...
了解更多 -
25 Feb 2011
伊芙莲、占士.韦特认为「不良的情绪使我们愁眉苦脸,但是,它们也常常带来礼物。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礼物有时是来自我们自我检视的结果。…我们的反省带出生命更新的种子──个人、甚至是社会的改变都是从这里开始。」 [1]因此,认识和有效地治疗、转化负面情绪,能有助提升工作的正面感受和改变职场文化,正如 保罗在罗马书12章1-2节勉励现世信徒,无论环境怎样不滞,我们都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和「察验何为纯全可喜悦的事」。 根据伊芙莲、占士.韦特的分类,负面情绪可分为愤怒、羞耻、罪疚和抑郁,诚如在他们的著作和工作坊中,不少上述四种负面情绪例子均能从生活片段和工作处境中随手可拾。以下分析工作的负面感受,仍缘用上述四 ...
了解更多 -
25 Feb 2011
笔者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个案,相信对离婚后仍需要养育孩子的单亲母亲有些警愓启示。 话说有个小女孩年约九岁,某天中午坐在一位妇人的自行车后座,行车途中女孩突然从自行车跳下,妇人见此也立即停了车,随即走近女孩身旁,女孩立刻拽着那妇人,跟着又拽着妇人的头发,然后大喊大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妇人有点不知所措,叫嚷着︰「放手!放手!」。然而女孩好像听不见妇人的命令,继续拼命地叫嚷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路人也开始一个一个向她们围近,以好奇及怀疑的眼光看热闹,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女孩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妇人开始哄着女孩坐上自行车,并且准备开车走,这时一位路人走上前拉着自行车,然后说︰「妳不能走 ...
了解更多 -
17 Feb 2011
一个人是否成功及快乐与自己是否有信心有很大关系,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和父母的教导方式与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赞赏, 肯定和表扬,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人,在这种背景长大的孩子,行为表现会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但培养孩子自信心要适得其法,反之就会害了孩子,有父母认为从小不给孩子遇到挫折或麻烦便是爱孩子,可以令孩子有自信心,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自信是有害无益的。 笔者认识一位母亲,表面上,她很爱儿子阿杰,从小便无微不至地照顾阿杰,每天上学前她都会为他拾检一切,放学后又为阿杰放置一切,阿杰上学前、放学后的衣着及鞋履都为他穿上卸下,阿杰到了六岁仍要别人喂他食物。 阿杰 ...
了解更多 -
17 Feb 2011
第二章 工作意义 正如引言中所言,一般人为工作的价值只是维生及藉所得报偿以达到其生活目标,例如舒适的生活条件、购买必需或物质享乐用品。当然亦有不少人是用工作来弦耀个人地位及自我肯定在别人眼里的价值,但无论如何,对于大部份人而言,工作本身并无终极意义,只有工具意义──藉工作来完成某些目标。 在比较贫穷的年代,我们以为工作意义等同谋生──能生存已是不错的了!我们以为当政府保障多一些、社会富裕一些、生活文明一些、我们的工作便可脱离谋生意义,而逐步迈向上层的自我实践意义(正如Maslow的需要理论所言)。但实情并非如此,今天的社会,即使比前富裕文明多,但随著全球化的趋势 ...
了解更多 -
17 Feb 2011
第一章 引言 一项调查发现,香港人甚么时候最开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么时候最不开心,答案是「工作压力」、工作得不顺畅。心理学家Edward Diener 指出两种最令人持续情绪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种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种是失去伴侣)。可想而知,一般人对工作的感受是「既爱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却得不到快乐。根据 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在2003年对香港信徒的调查发现,信徒对工作的感受主要是维生(77%),其价值也是维持生计(59%) [1]。又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2006年的调查发现:(1)三分之二的在职人士均超时工作;(2)平均每周工作达51.3小时;(3)工作与生活 ...
了解更多 -
08 Feb 2011
一位母亲带著21岁的儿子来见心理辅导员,妈妈说近年儿子志扬的行为愈来愈令她担心,志扬发脾气时,除了打她也会拼命地打自己的脸,这些行为是以前没有的,妈妈希望辅导员替她找出原因及对策。 辅导员与双方倾谈后,发现志扬的反常行为,与母亲从小管教志扬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打从志扬出世,妈妈对他就有一个殷切的期望,就是希望志扬长大后将是一个坚强及勇敢的男子汉。因此在管教时特别认真严厉,每次管教时的口吻都是命令式的而且语气坚定,务要志扬照她的意思而行。要是志扬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便会辱骂或虐打。 一般小孩在童年都是弱小的,需要依赖父母或养育者才能生存成长。为了免去皮肉之苦及辱骂,得到母亲的疼爱,志扬渐渐学会 ...
了解更多 -
31 Jan 2011
年廿八,洗邋遢。你今日洗咗未啊?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真是非常好,提醒大众要将全年的污糟邋遢来一次大清洁,把家居整理得焕然一新,预备迎接热热闹闹的农历新年。清除污秽、污积抑或污垢,当然要用上适当的去污剂或清洁剂,甚至可以找专业清洁公司代劳,便能一次过为你去旧迎新。 物质的污垢尚且要定时清洁,致于人内心心灵的「咎」积更不能小觑。内咎、歉疚或罪咎往往埋藏于人心深处,日积月累,纠结著各种复杂的人事与情感,要处理得好,实在并不容易。不过,若是置之不理,对人的内心渐渐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诸如自责、后悔、忧郁、焦虑等情绪。如果你愿意释放自己,解开心结,除掉各样对人对事的偏见与执著,坦诚报公,说不定双方面于情于理的 ...
了解更多 -
当孩子开始上学,很多父母心理负担日渐增加,不是因为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就会因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而烦脑。 常见事例如早上不经父母唤醒几遍,孩子不起床,又或不吃早餐便怱怱赶去学校上课,下课后回家总是拖拖拉拉,才肯完成家课。 到了假日就更令人苦脑,要不就睡在床上迟迟不起,一起床更想著打机. 找玩伴耍乐去,假期作业非拖到最后一日,才草草了事,平日起床也不会主动整理房间及床被。 很多父母花上很多时间、精力、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期望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期望及计划去生活及学习,但总是得不到甚么效果。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相近不低,为甚么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总是感到不安及不满呢?我相信这是因为多数父母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