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上,不少人會因受人薪酬而理所當然地為工作付上最大的努力,有時甚至要用盡一切的方法來掩飾自己的弱點,表現在人前的,往往是強者姿態。不幸的是,大部份人都曾有暴露自我弱點的經驗,有時更會自責為甚麼自己的表現那麼「愚蠢」或「幼稚」。當我們感到自己愚蠢時,我們便更在意自己在上司眼裡的整體表現,若長久被評價為「低能」、「無能」,那升職、加薪一定距離自己更遠。這時,大部份人會選擇兩種方法:一是盡量隱惡揚善,遮掩自己的弱點及錯處;二是變成八面玲瓏的人,盡量討好上司,永遠不會向上司說「不」, 韋特夫婦形容這些人讓「別人在他們的界限內任意往來……他們的唯一指望便是討好這些入侵者& ...

    了解更多

  • 伊芙蓮、占士.韋特認為「不良的情緒使我們愁眉苦臉,但是,它們也常常帶來禮物。負面情緒所帶來的禮物有時是來自我們自我檢視的結果。…我們的反省帶出生命更新的種子──個人、甚至是社會的改變都是從這裡開始。」 [1]因此,認識和有效地治療、轉化負面情緒,能有助提昇工作的正面感受和改變職場文化,正如 保羅在羅馬書12章1-2節勉勵現世信徒,無論環境怎樣不滯,我們都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和「察驗何為純全可喜悅的事」。 根據伊芙蓮、占士.韋特的分類,負面情緒可分為憤怒、羞恥、罪疚和抑鬱,誠如在他們的著作和工作坊中,不少上述四種負面情緒例子均能從生活片段和工作處境中隨手可拾。以下分析工作的負面感受 ...

    了解更多
  • 25 Feb 2011

    筆者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個個案,相信對離婚後仍需要養育孩子的單親母親有些警愓啟示。 話說有個小女孩年約九歲,某天中午坐在一位婦人的自行車後座,行車途中女孩突然從自行車跳下,婦人見此也立即停了車,隨即走近女孩身旁,女孩立刻拽着那婦人,跟着又拽着婦人的頭髮,然後大喊大叫︰「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婦人有點不知所措,叫嚷着︰「放手!放手!」。然而女孩好像聽不見婦人的命令,繼續拼命地叫嚷着︰「我要媽媽!我要媽媽!」。路人也開始一個一個向她們圍近,以好奇及懷疑的眼光看熱鬧,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女孩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婦人開始哄着女孩坐上自行車,並且準備開車走,這時一位路人走上前拉着自行車,然後說︰「妳不能走 ...

    了解更多

  • 一個人是否成功及快樂與自己是否有信心有很大關係,兒童自信心的建立和父母的教導方式與生活態度有密切的關係。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裏得讚賞, 肯定和表揚,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的人,在這種背景長大的孩子,行為表現會積極果敢而且情緒穩定。但培養孩子自信心要適得其法,反之就會害了孩子,有父母認為從小不給孩子遇到挫折或麻煩便是愛孩子,可以令孩子有自信心,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自信是有害無益的。 筆者認識一位母親,表面上,她很愛兒子阿傑,從小便無微不至地照顧阿傑,每天上學前她都會為他拾檢一切,放學後又為阿傑放置一切,阿傑上學前、放學後的衣着及鞋履都為他穿上卸下,阿傑到了六歲仍要別人餵他食物。 阿傑 ...

    了解更多

  • 第三章 工作中的負面情緒 3.1 從工作而來的心理失衡及普遍轉化方法 工作縱然沒有滿足感又找不到終極意義,可是我們卻被迫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職場,甚至超時工作,影響了生活質素(例如工作與家庭的失衡)。吊詭性的是,雖然我們自覺不理想,很少人會訴諸行動,例如向僱主反映和爭取改善。亦有不少工作者雖然不欣賞上司同僚的處事作風或至工作操守(如辦公室政治、諉過塞責、虛假失實等),卻選擇啞忍,甚至往往會盲目附從,他們多半的心態是「人在江湖,身不尤己」。從工作而來的心理失衡了,引至生理及社交問題(即占士.蘇羅( James Zullo)[1]A-I-M元素中的「A」(Arousal)-「激發」),包括:「經常 ...

    了解更多

  • 第二章 工作意義         正如引言中所言,一般人為工作的價值只是維生及藉所得報償以達到其生活目標,例如舒適的生活條件、購買必需或物質享樂用品。當然亦有不少人是用工作來弦耀個人地位及自我肯定在別人眼裡的價值,但無論如何,對於大部份人而言,工作本身並無終極意義,只有工具意義──藉工作來完成某些目標。         在比較貧窮的年代,我們以為工作意義等同謀生──能生存已是不錯的了!我們以為當政府保障多一些、社會富裕一些、生活文明一些、我們的工作便可脫離 ...

    了解更多

  • 第一章 引言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根據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在2003年對香港信徒的調查發現,信徒對工作的感受主要是維生(77%),其價值也是維持生計(59%) [1]。又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6年的調查發現:(1)三分之二的在職人士均超時工作;(2)平均每週工作達51.3小時;(3)工作與生活 ...

    了解更多
  • 08 Feb 2011

    一位母親帶著21歲的兒子來見心理輔導員,媽媽說近年兒子志揚的行為愈來愈令她擔心,志揚發脾氣時,除了打她也會拼命地打自己的臉,這些行為是以前沒有的,媽媽希望輔導員替她找出原因及對策。 輔導員與雙方傾談後,發現志揚的反常行為,與母親從小管教志揚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打從志揚出世,媽媽對他就有一個殷切的期望,就是希望志揚長大後將是一個堅強及勇敢的男子漢。因此在管教時特別認真嚴厲,每次管教時的口吻都是命令式的而且語氣堅定,務要志揚照她的意思而行。要是志揚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便會辱罵或虐打。 一般小孩在童年都是弱小的,需要依賴父母或養育者才能生存成長。為了免去皮肉之苦及辱罵,得到母親的疼愛,志揚漸漸學會 ...

    了解更多
  • 31 Jan 2011

    年廿八,洗邋遢。你今日洗咗未啊?中國人的優良傳統真是非常好,提醒大眾要將全年的污糟邋遢來一次大清潔,把家居整理得煥然一新,預備迎接熱熱鬧鬧的農曆新年。清除污穢、污積抑或污垢,當然要用上適當的去污劑或清潔劑,甚至可以找專業清潔公司代勞,便能一次過為你去舊迎新。 物質的污垢尚且要定時清潔,致於人內心心靈的「咎」積更不能小覷。內咎、歉疚或罪咎往往埋藏於人心深處,日積月累,糾結著各種複雜的人事與情感,要處理得好,實在並不容易。不過,若是置之不理,對人的內心漸漸產生不少負面影響,諸如自責、後悔、憂鬱、焦慮等情緒。如果你願意釋放自己,解開心結,除掉各樣對人對事的偏見與執著,坦誠報公,說不定雙方面於情於理的 ...

    了解更多
  • 26 Jan 2011

    當孩子開始上學,很多父母心理負擔日漸增加,不是因為擔心孩子成績不好,就會因孩子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而煩腦。 常見事例如早上不經父母喚醒幾遍,孩子不起床,又或不吃早餐便怱怱趕去學校上課,下課後回家總是拖拖拉拉,才肯完成家課。 到了假日就更令人苦腦,要不就睡在床上遲遲不起,一起床更想著打機. 找玩伴耍樂去,假期作業非拖到最後一日,才草草了事,平日起床也不會主動整理房間及床被。 很多父母花上很多時間、精力、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期望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期望及計劃去生活及學習,但總是得不到甚麼效果。 其實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相近不低,為甚麼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總是感到不安及不滿呢?我相信這是因為多數父母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