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Jul 2011

    鈣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鈣質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達,當鈣質不足時,神經就會變得緊張,但是當血液中的鈣質過高時,情形卻剛剛相反,神經太過鬆弛以致使人昏昏欲睡。缺乏鈣質的人,經常神經緊繃,無法鬆弛下來,工作所產生的疲勞無法獲得紓解,總是覺得筋疲力倦,常會神經緊張和暴躁,說話的速度通常很快和容易口吃,另外還常會失眠。牛奶是豐富的鈣質來源,睡前一杯暖牛奶,可舒緩解緊張,使人容易入睡。 缺乏鈣質也可能引起肌肉緊張或抽筋,最常見的就是腿部抽筋。而腸痙攣,即痙攣性結腸炎或痙攣性便秘,在攝取充足的鈣質之後,便能獲得改善。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成長發育時,需要大量的鈣、鉀和鎂,否則脾氣會容易暴躁,因鉀能夠中和人體血 ...

    了解更多
  • 03 Jul 2011

    睡眠能使我們的身、心感到舒暢,令人精神煥發,是身體健康的基本要求,想要有優質的睡眠,就需要留意以下一些令人容易入睡的小貼士: 心理因素 上床前,避免回想那些不快的事情;避開接觸會讓你睡不著的人、事、物;不看驚憟的小說、影片、不聽鬼故事。 放鬆心情,抱著「萬事都可以解?」、「明天會更好」的心情去睡覺。 生理因素 盡量保持穩定的作息時間,避免在日間睡眠。 日間多做運動,運動需然令人疲倦,但也同時令人身心放鬆,晚上更容易入睡。 睡前避免做劇烈運動,不然,血液裏的氧份過高,會令人感到很精神,不易入睡。 避免用太熱的水沐浴,身體表面溫度提升了,便不利入睡。 早些吃晚飯,避免吃宵夜,最好在睡前2至3 小時 ...

    了解更多
  • 09 Jun 2011

    留守兒童

    | Jun 09, 2011 | 心靈點滴

    最近一期的《亞洲週刋》報導,中國現在約有六千萬的所謂「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到較富裕的省份或地區謀生,把他們留在家鄉守着無人打理的家園,這些兒童從年幼就得不到正常的關懷及照顧,因而引伸出複雜的社會問題。 自從中國政策開放,鄧小平講論「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主張,確實讓沿海一帶及有大都會的省份先富起來,這些省份及地區一直進行着種種建設,因此需要大量勞動力。西北部省份及較貧乏地區的農民工便大量湧向這些地區謀生參加建設,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中國在發展策略上不夠週全,沒有照顧到農民的基本需要,未能為「留守兒童」提供健康成長,配合措施。 另一方面,農民工本身也缺乏遠見,他們眼中只看到金錢的重要性,為 ...

    了解更多
  • 05 May 2011

    翠怡與丈夫結婚大約兩年,發現丈夫有外遇,且不作交代便失踪了。其後音訊全無,在無奈及傷痛下只能咬緊牙關與兩歲大的女兒祖兒相依為命。她的內心雖有不甘,但決定要靠自己雙手把女兒養育成材。翠怡教育水平不高,更沒有甚麼謀生專長,就憑著一顆要給自己和女兒活下去的決心,最終找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和供養女兒的工作。 女兒祖兒年紀小,翠怡要工作不能親自照顧她,便把祖兒交給鄰居照顧。為了孩子,翠怡願意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含莘茹苦、忍辱負重,盼望着把女兒養大,自己年老時有所依靠,因此很想賺多些錢,養家旁身。翠怡放工後還要兼職,每天很晚才把女兒接回家,替女兒洗完澡後才一起就寢。 由於被拋棄的傷痛未癒,內心壓抑着鬱結又得不 ...

    了解更多

  • 自從阿麗兩歲開始,父母就把她安置在離島祖父母處帶養,父母每年只會回娘家探親及看望阿麗兩至三次。每次母親回來,阿麗內心都很興奮,她特別渴望母親的疼愛,因此常常借故挨近母親,期待母親的抱抱。只是每次母親回家後都單單顧著幫娘家做家務幹活,完全忽略及沒有意會到阿麗內心的渴求。因此,當阿麗借故挨近她時,母親總是把她推開或訓斥她不要阻碍幹活,這樣的反應,每一次都令阿麗感到一陣陣的失落及疏離。 阿麗五歲的那一年,有一次母親回來後把手袋放在牀上,阿麗見到,好奇地打開一看,見到手袋中有一枝唇膏,想起母親經常用它來擦口唇,感到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於是把它拿起,靜靜地放在屋裡的角落。 次日,母親要返回港島上班,阿麗 ...

    了解更多

  • 筆者在青年期非常喜愛閱讀的一本書就是「可能」,並深受其影響。在過去經歷事業起跌而再起,的確深植「可能」思想,認為若上帝祝福,一切都會成功,並視成功為上帝祝福的標記。正如蕭律栢牧師的名言:「勇謀大事而失敗,強如不謀一事而成功[1]。」就基於這套「成功神學」及「可能」思想,筆者的確花上畢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及追求「成功」,可是在整個過程中,不但未能完全享受每一階段所謂「成功」的喜悅,因為擺在面前的,有更多要追求的「可能」和更高的目標,這就正如小型教會要向中型教會學習、中型教會要追求成為大型教會,而大型教會卻要謀 求成為巨型教會,這便是上帝祝福的明證,筆者認識不少傳道人牧者,在這追求及維持的過程中,並 ...

    了解更多

  • 311日本九級地震海嘯與福島核輻射危機敲碎了世人脆弱的心靈,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內心不被觸動。 早前人們可以漠視利比亞瘋狂政權之間互相廝殺,現在卻不可以無視日本人民喪親家毁的傷痛。 國際間紛紛表示關注災難帶來的危機,與此同時世界各國都被日本人面對苦難的沉著而懾服。 這邊有人呼喊「還可以怎樣活下去」,那邊卻展現一幅一幅令人動容的畫面。縱然有人悲愴地歇斯底里,總是有人願意無私地照顧左右。 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温暖著彼此悽婉的心,說服人們要堅強地活下去。歷史會告訴世人是愛心與關懷,幫助人勝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 只有關愛扶持別人的需要,才能紓解思念摯親的懷念;說不定,別人正如此悉心地照顧著失散的災民, ...

    了解更多

  • 筆者非常欣賞韋特夫婦對幫助信徒轉化負面情緒的努力,特別是他們正面地鼓勵我們處理負面情緒,與情緒共舞,為人生注入正能量。作為職場信徒,我們除了要懂得如何轉化負面情緒,更重要的是我們須要有一種與現世社會迥 異而又建基於基督信仰的生活價值觀,和認清從上帝創造與救贖而來的工作觀,在信徒群體的彼此牧養鼓勵下,信徒才能藉工作經歷上帝及自我成長。 4.1 與情緒共舞 韋特夫婦肯定情感是我們的盟友,其實負面情緒也能引發不同益處,例如憤怒,挑戰我們勇敢地行動以保護正直公義的價值觀,正如社會上的維權行動、為推倒惡法而參與「七.一遊行」、支持紮鐵工人對可恥的報償而爭取到底、向廉政公署舉報同僚收受回佣、參與權力鬥爭以 ...

    了解更多
  • 13 Mar 2011

    停不了的電話

    | Mar 13, 2011 | 心靈點滴

    今天看到一個有趣的案例,話說翠彤與阿偉拍拖已有兩年了,但在半年前,阿偉開始感到與翠彤性格不合,因此向翠彤提出分手,翠彤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頓時感到非常失望及失落。 分手後翠彤繼續打電話給阿偉,要求復合。最初阿偉還願意聽翠彤的來電,他多次向她解釋沒有復合的可能,但翠彤仍不心息,繼續每天都打一次電話給阿偉,每次與阿偉通電話後,縱然分手的事實不能改變,不過事後總是感到內心比較舒暢。 翠彤沒有可信任的朋友可以傾訴自己失戀的痛苦,也不敢向父母透露自己內心的失落,更不知道可以找專業輔導幫助,一切都憋在心中很是辛苦。由於過去翠彤習慣地將內心的痛苦向阿偉傾訴,雖然現在知道自己與阿偉已分了手,但是內心痛苦的感覺一 ...

    了解更多

  • 筆者年少時,曾經因為失戀而沮喪了好一段時間,大部份日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討厭接觸這個世界,好像一切都是灰色的。在工作中,亦曾多次懷疑自己的能力能否勝任現職,亦經常為不被他人信任而悶悶不樂。我想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場境都曾陷入某程度的抑鬱──一種提不起勁、看甚麼事情都沒趣味,並伴隨著某種程度的無能、挫敗、放逐的感覺。 在工作坊,導師曾邀請我們回想一件使自己長久感到恐懼的事情,當我進入沉思的時候,很驚訝的是並非想到艱難的工作,而是浮現了工作中某人的影像,而苦澀的感覺便接 踵而來,當中包括曾被傷害的經驗、永遠不能滿足對方哆嗦的無能感、夾雜著為自己不能從這種不快的關係釋放出來的自責感,就在沉思的一 ...

    了解更多